近几年在行业中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面料企业在发布新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产品新名词。当然,这是面料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但同时也勾起了大家对创新现象一探究竟的欲望,到底现阶段优势面料企业的开发思路是怎样的?哪些新原料、新功能、新技术是他们真正所关注的?
熟悉又陌生的大热门
分析当前国内面料企业新品开发的优势,相对于色彩系列化、规格系列化、风格系列化而言,原料系列化和功能系列化产品的表现更为突出。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企业对市场上新出现的牛奶蛋白纤维、珍珠纤维、竹炭纤维、PLA等新型原料都有涉及,如山东鲁泰推出的天然纤维、环保型纤维、功能性纤维系列。同时,很多企业开发了功能性系列化产品,如山东如意推出了抗皱易护理、蓄热保暖、清新芳香等系列产品;山东鲁泰开发的抗菌防臭、防紫外线、易去污、三仿整理等功能性系列化产品;浙江汇丽推出的防水、阻燃、抗静电、抗紫外线、防蚊防螨、芦荟保湿、负离子等高新技术功能性系列化产品。
如果说上述原料和功能是当前市场的新面孔有些牵强,但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这些乍一看并不让人新奇的产品,却因为技术工艺不断地改良升级,而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们的每一次亮相都是崭新的。
鲁泰近几年来陆续开发的以XLA、Lycra为主的系列弹力面料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功能性产品则在液氨整理的基础上,以液氨+潮交联整理专利技术为主要方向,可进行三防、易去污、防紫外线、抗菌除臭等功能性整理。以鲁泰2011年春夏正装男衬衫面料开发为例。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在原料方面,以纯棉为主,XLA、亚麻、桑蚕丝为辅,具体的比例为80∶10∶5∶5;在功能方面,以液氨+免烫整理为主,辅以抗菌、防紫外线等功能性整理。
提升新品性价比最实际
福建众和在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中有一项开发应用高附加值的染整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及附加值,同时生产中运用大量绿色染整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当前企业比较关注低温氧漂工艺、无碱前处理工艺、机械整理工艺、特种整理工艺和功能性整理工艺。
铜氨面料是吴江德伊的明星产品,也被称为可呼吸的面料,但由于原料需要进口,价格比桑蚕丝还要高。“一般的铜氨面料价格是每米30~60元,如果后整理附加了一些功能,价位会更高。”企业贸易部总经理姚云珍说,“为了让铜氨面料更广泛地被市场接受,近几年来企业在提高产品性价比上下了不少功夫。”首先从原料的配比入手,加大了铜氨与粘胶、天丝、棉、涤纶等纤维的混纺比例,“面料经纱还是选用铜氨,这样不会影响面料的特性”。
由此可见,当前多数面料企业已经意识到,主动迎合低碳发展的大趋势,真正享有回报的是企业自身,面料产品生产成本降低、性价比提高,实实在在的利润已经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江苏新民开发以玉米纤维为原料的仿丝锦绸,价格相对于桑蚕丝更低。这种面料的经纱为玉米纤维长丝、纬纱为玉米纤维短纤维,手感非常好,而且风格与桑蚕丝相近。
但新民的负责人也谈到了一个现实问题,由于玉米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相应的技术工艺也要进行配套研发,特别是后整理方面,需要突破的问题更多,那么,是所有的新产品都会遇到类似情况吗?而企业又是如何有效解决的呢?
谁为“新宠”设置障碍
正如玉米纤维在后整理方面的技术难点需要突破一样,其实在新品开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原料采用多组分配比时,后道的纺纱、条干、染色等工序就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开发一种新产品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
专业生产防寒服和休闲装面料的志向集团,其产品原料以锦纶、涤纶为主,而高密细旦是这类面料发展的一大趋势。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谈到了开发20D产品时,为了让面料达到强力指标,企业与上游化纤原料厂充分沟通,化纤厂家可以在此原料纺丝时通过添加助剂提升其强力。“从目前来看,15D、20D的原料在进行纺纱时都可以达到强力要求,主要是在织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浆纱,原来的浆纱设备目前还不能达到工艺要求,所以要进行改造,日本改造一套设备需要70多万元人民币。”该负责人介绍说,“国内做20D产品的厂家很少,能做15D的厂家就更少了,目前国内的设备制造商要达到这个标准还有很大的难度,除非面料企业提出具体要求,厂家才能从技术上给予进一步的支持。”
从15D面料遇到的强力问题可以看出,每一种面料新产品的研发,从概念到最终的成品,最先要克服的是原有的工艺技术不能满足其要求,无论是自己反复测试,还是向上下游寻求帮助,总之,要成为性能稳定的产品,这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无法跨越的。
记者在向多个企业了解他们未来产品开发的设想时,大部分都提到了“功能性”这个关键词,但他们同时也谈到,这些功能面料主要是通过功能性原料或涂层后整理获得的,因此,增强自身技术力量储备成为了企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